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地方立法彰显特色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写进报告中,使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疆设区的市、自治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了有关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地方立法特色十分突出。
体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承
《哈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新疆哈密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38处,如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县(市)文物保护单位380处,未定级的396处。除此之外,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国家级传承人3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0项,自治区级传承人22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50项,市级传承人334名,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29项。已命名“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7个。尤其重要的是哈密历史文化遗产与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印证了历史上新疆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依法保护哈密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哈密历史文化遗产
《条例》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作为立法宗旨,明确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保护机制、保护原则,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保护范围,并列专章对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保护;制度设计针对性较强,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与上位法衔接,对上位法已有规定的,不做重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从实际出发,规定了建立档案及相关数据,鼓励和支持开展保护活动,对代表项目、代表人、文化产品等进行传承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具体措施。
突出工业文明和城市特色文化的融合发展
《克拉玛依市石油工业遗产保护条例》。克拉玛依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被誉为新中国的石油长子,中国石油工业的西圣地,这座石油工业城市,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石油工业遗存,如:与石油工业发展有关的油井、生产设备、厂房、仓库、办公和生活用具以及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在新疆甚至全国都具有独特性,依法积极保护、合理利用承载着克拉玛依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对于弘扬传承石油文化,丰富城市精神内涵,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克拉玛依采油二厂第一口井
《条例》围绕传承工业文明和弘扬城市特色文化,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和城市转型的现实需要。开宗明义,明确立法目的,即加强石油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石油工业历史文化;明确了石油工业遗产的内涵、保护原则;强化保护措施,规定了工业遗产的认定条件、认定程序、主管部门的责任、保护责任人的义务、保护方式等。同时在有效利用方面,从政府角度,规定将石油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科学教育、旅游等相结合,建设博物馆、展览馆、遗址公园、主题文化广场、科普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基地等,促进石油工业遗产集中展示和合理利用。从社会和个人角度,通过政府制定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以及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石油遗产保护责任人挖掘石油工业遗产价值,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彰显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城镇和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我国1985年成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并逐步建立了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提出要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2013年以来,国家建设部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疆有1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其中木垒哈萨克县7个村以拔廊坊为传统建筑特色入选。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和自然风貌,保持和延续地域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条例》层层明确保护责任,从不同角度规定了县、乡(镇)政府、部门、村民委员会、村民,保护传统村落的主体责任;从村落的规划、建设入手,明确了应当做什么,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应当符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与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相协调,不得实施改变或者破坏与传统村落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的行为;明确了应当如何做,如对传统村落的拔廊房和古井、城墙、碉堡、石桩等历史遗迹进行普查,建立名录,设立标志牌;对拔廊房实行分等级挂牌保护,对其修建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等。同时以列项的方式明确,政府对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活动的,予以资金补助;并鼓励利用拔廊房开设村史馆、传统作坊、传统商铺、传统民宿;鼓励支持建立乡村体验、农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更好地利用传统村落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地发挥了立法在保护传统村落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实践表明,地方特色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标准。地方立法只有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问题导向,彰显地方特色,既遵循普遍规律,又充分考虑、准确体现地方的特殊性、差异性,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65分类信息发布_365bet官方投注网址_365bet体育在线赌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周勤)